鸟巢采集可能是动物采集中艰难的一项工作了。符合科学研究标准的、理想鸟巢的获取更是机会难得。因为我们必须去采集那些已产满卵的巢,当发现巢内产卵较少或不能断定是否为满窝卵时,应该耐心地等待,每天去检查产卵情况。而这对于警觉性高的鸟类来说,常能导致它弃巢而去,从而前功尽弃。而满窝卵的巢,若是在发现时已处于孵化后期,蛋内的胚胎难以取出,也不能制成合格的标本。加上鸟巢的隐蔽极为出色,孵卵亲鸟的隐蔽防卫本能十分突出,所以能够发现鸟巢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,用“踏破铁鞋无觅处”来形容,并不算夸张。根据实践经验,发现和采集鸟巢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追踪有繁殖迹象的成鸟。 鸟类占区鸣叫、炫耀以及保护巢区的种种行为,都是寻找鸟巢的线索。常常在固定地点终日鸣叫不息的鸟类附近可以找到它的巢。当走近黄鹂、鸥类等鸟类的巢区时,雄鸟常大声惊叫和绕着圈飞鸣,直到人离开它的巢区为止。因此就可以反复试验,根据亲鸟反应激烈的区域来判断它的巢址。方位确定之后,可以隐蔽在稍远的地点,用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监视成鸟的行踪。“两军相持,耐者得胜”,亲鸟虽然一直也在警惕地注视着我们,但它的恋巢本性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它,相持时间愈长,当它发现所监视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危险的征兆时,警惕性慢慢消退而归巢性愈益强烈,终往自己的巢步步逼近而坐入其中。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性急,一定要通过望远镜在巢址处选择好一个突出的标志。然后看准标志勇猛前进。特别是对于地面鸟巢来说,稍一错开眼神,就很可能失去了目标。科学工作者经常是这样。雌鸟也会有反应:当临近它的巢时,常常一声不叫地偷偷溜走,但是也不远飞,总是在附近默默地停息或跳跃。发现这种异常的情况时,采用上面的办法也能发现它的巢。
草原或沼泽带的地域辽阔,亲鸟的保护色和护巢本能均比较出众,一般不到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绝不轻易离巢,所以寻找鸟巢更困难一些。除了用搜索追踪成鸟寻巢之外,也可以选取30~50米的长绳,每隔5米系一个铃铛,由两个人各持一端,拉绳拖地前进,同时注视着长绳附近所惊飞出鸟类的处所。发现情况之后,将绳置于地面并作为找巢的标记。用这种办法,可以将预定的一块地域逐行搜索,并能绘出各种鸟巢的分布图来。在沼泽地区,要特别留意那些水草集聚之处,甚至可以把它做为寻巢的重点。
发现鸟巢之后,重要的是先判明巢主,不要轻易拿走它的巢。对于熟悉的鸟类,不必采集成鸟。不熟悉的鸟类则一定要设法查明亲鸟。捕获亲鸟除了枪击外,也可以用马尾制成套索,沿鸟巢的边缘布放,然后退出它的巢区,过一定时间之后再来检查。马尾套索能够很容易地套住孵卵亲鸟的脚。在没有采集成鸟的工具情况下,应仔细观察巢主的大小、形状、身体各部的颜色以及鸣声等,好绘成草图,以便和原已收藏的有关地区标本进行核对。
在对鸟巢的亲鸟进行采集之前,还必须判断一下这窝卵是否已产足?简便的办法是取出1~2枚卵,放入盛水的杯中观察,如果卵飘浮或悬浮于水中,则表明是已孵过的卵,此巢就是满窝卵,这时便可以对成鸟和巢进行采集。如果鸟卵迅速沉底,则表明尚未孵化,有可能不是满窝卵,必须准确地记住巢址位置,第二天再来检查。根据鸟类大多数是每天清晨产出一卵的习性,如果次日增加一枚,表示尚在产卵,应在不惊动亲鸟的情况下继续逐日检查,直到卵数不再增加为止。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尽量减少对亲鸟的惊扰,不要随便移动鸟卵或折断巢旁的树枝。因为警惕性高的鸟会因干扰而停止产卵,甚至弃巢而去。
树洞筑巢的鸟类,它的巢相对地比较容易发现,但难于对洞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采集。通常可以自制带有角度的、能够伸入洞内的具柄小镜,利用镜面的反射来观察巢内的卵数。到了可以采集的时候,静待亲鸟入洞之后,先将纸烟喷入,然后用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布袋迅速遮住洞口,迫使亲鸟飞出入袋。再用装有长铅丝柄的硬纸匙弯成合适的角度,伸入洞底掏取鸟卵。
对于所采集的鸟巢,应该仔细观察巢址周围的环境特征,如海拔、坡向、坡度、主要植被、水的深度等,逐一作简要记录,并记下采集的时间和地点,巢的位置、高度、巢口方向以及测量巢的种种量度;记载巢材的主要成份、卵数以及其他有关的生态资料。有条件的可以摄影或绘草图。小型鸟巢将巢与卵一齐采回,大型鸟巢除卵之外选取少量典型巢材。每一鸟卵都应细心裹以薄层棉花,连巢一起置入硬盒中,再填满棉花,以免野外工作及乘车时的震动而破碎。野外工作携带铝制大饭盒十分方便,必要时可作为珍藏鸟巢标本的工具。
在采集鸟巢时,特别是洞穴鸟巢,要细心检查巢内外有无寄生虫。将采到的寄生虫放入盛有70%酒精的小瓶中,另用铅笔在纸条上写明采集时间、地点及巢主名称,放入瓶内。鸟巢的寄生虫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材料。
(二)鸟卵
鸟卵为什么必须及时处理?首先是卵的重量能随时间发生变化,及时测量的数据比较准确。更重要的是,未经取出的内容物的卵,非常脆弱,稍有震动就会破碎。而取出内容物的鸟卵,因为重量很经,不仅耐震,就是在不太高的地方掉下来也摔不坏;此外,积时太久,卵的内容物浓缩变性,很不容易处理干净。
鸟卵在制作标本之前,应逐个称重和测量长径和宽径。然后选择合适的钻孔器,在卵壳侧方正中徐徐钻孔。钻孔器可用粗细不等的铁钉为材料,将钉头磨成多棱的钻头。根据实践经验,棱多比少好、棱的角度钝比锐好,棱少而角锐的钻头虽然比较锋利,但在钻孔时很容易将孔周围的卵壳弄成裂纹,后导致破碎;薄壳的小型鸟卵尤其是这样。处理时每个卵只钻一个孔。有人采取在蛋的两端各钻一洞,然后用注射器抽取内容物,这是不适宜的,它不仅有损鸟卵标本的完整性,在操作时更易将卵弄破。
未孵过或新孵不久的卵,其蛋壳上所钻的孔不必太大,内容物很易取出。对已出现早期胚胎的蛋,应钻较大的孔,以能伸入小钩等工具将胚胎支解、取出为度。处于孵化后期、雏体已很大的卵,一般不宜再制作标本;如果它是属于稀缺种类,那末力争留下能用的材料:在钻孔之后,用镊子小心地扩大孔径,直到超过小雏的头部,然后用镊子取出小雏。孔径若小于头径,多半要造成蛋壳破裂。
适宜制成标本的鸟卵,当钻孔后,先用细镊子剥去孔洞处所露出的蛋壳内膜,以使所钻的孔畅通。然后左手拿卵,使孔朝下,右手持以弯玻璃管制成的吹卵器,对准孔的内侧面用嘴吹气,迫使卵的内容物流出。再不时以吹卵器从杯内吸取清水,反复吹入卵内并摇晃清洗3~4次,直到干净。清洗工作非常重要,这是制作精良标本的关键。一个清洁的蛋壳几乎清澈如玉、色泽鲜艳,象矿物标本那样历久不变质;而清洗不彻底、蛋壳内残留着蛋黄和蛋清,不仅使该处卵壳变色,而且由于残留物的干缩,造成蛋壳局部龟裂,难于永久保存,也失去研究的价值。此外,一般不要用水刷洗蛋壳,特别是那些卵壳表面不具光泽的蛋,以免将色彩拭去。
及时处理后的鸟卵标本,要放在器皿内使之全部干燥,然后再裹以棉花收藏。水渍未干,千万不要包藏起来,因为卵壳内所残余的水中,多少含有一些蛋白质,若与包裹它的棉花沾连并干涸之后,很不容易剥离,有时常因此而造成小孔周围的蛋壳破碎。
将从野外带回的、已经处理好的鸟巢和鸟卵标本,去掉外包的棉花,依次使所钻的孔朝下,放入大小适宜的硬纸盒内,盒外贴上标签,注明编号、种名、采集日期和地点,放入标本柜中保存或陈列。在野外所记录和测量的种种有关材料的卡片,,也相应在编上编号,另行入档保存。
作陈列用的标本盒,常在顶盖镶以玻璃,以利于观察。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照射,长期日照会使蛋壳褪色,因此标本室需要装上窗帘。